本文刊載於《藝術收藏+設計》132期09月號
英國最大的當代藝術雙年展已於利物浦城市舉行邁入第十屆,本屆標題《美麗世界在哪裡?》(Beautiful world, where are you?)源自於十八世紀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詩篇「希臘之神」,至十九世紀被改編成曲,又於2018年的現在,被以當代藝術展覽的形式重新詮釋。詩意旨在讚頌古希臘的光榮,透過層層歷史的更迭,卻也成了對於現今已然逝去的價值的反思,充滿了解放與激進的特色。這類烏托邦式的主題,向來為藝術領域長期以來所關注的議題之一。本屆利物浦雙年展策展人莎莉・塔蘭特(Sally Tallant)與加拿大安大略畫廊策展人凱蒂・斯科特(Kitty Scott)合作,更將這樣的想法推及戰爭、後殖民主義人民的流離失所⋯⋯等當代全球現象加以落實。
聚集了四十多位,來自二十二個國家的藝術家,串連起的十七個展點,展場多數更為利物浦城超過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築。主要展場包括泰德美術館、Open Eye Gallery、The Bluecoat、FACT等美術館,並延伸到十九世紀建的劇場劇院(The Playhouse Theatre)、希臘復興風格的聖詹姆斯教堂(The Oratory)、被列為世界遺產的聖喬治大廳(St George’s Hall),以及基督君王都主教座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Plateau)前廣場等歷史氣息濃厚的場域。一開始的展覽主視覺得從藝術家保羅·艾利曼(Paul Elliman)的海報設計上說起。他運用了大量他找到的現成物(大多來自於他父親的零件倉庫),舉凡電線、紙板、瓶蓋塑膠殘骸,拼湊出本屆展覽的標題,可以被視為回應展覽主題「尋找」的蹤跡。其海報設計以外的作品則被放置於維多利亞畫廊與美術館。同個展館,弗朗西斯·阿爾斯(Francis Alÿs)的展間被漆成薰衣草般的粉紫色,十八件明信片大小的速寫Age Piece,卻反差式地呈現了他自80年代以來對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區戰亂的觀察。
泰德藝術館的作品裡、凱文・比斯利(Kevin Beasley)的 Your face is/is not enough的十二個防毒面具表演、裝置與擴音器象徵明顯,傳達權力的控制、保護等意涵。The Bluecoat畫廊居住於墨西哥的藝術家梅蘭妮・史密斯(Melanie Smith)長期以來以她所居住成的城市為創作的靈感來源、2018年錄像Maria Elena取景於南美洲的沙漠,與古根漢家庭於二零年代所有的鹽田相連。她以破碎的影像敘事空拍城市,蒼茫遼闊的鹽田被塑造如一幅極簡的繪畫。這皆僅是些許的例子,雙年展中,作品多討論著世界各地的政治、戰爭情勢,但並不直接對何為美麗世界做出解答,反而是反其道而行的指出現實中的殘酷議題。錄像作品眾多的今年,可以從法國新浪潮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在FACT展出的錄像作品Ulysse (1982)看起。她以一張攝於1954年的相片出發,與其三十年後的影象作品結合,在時間軸跳耀的訪談裡,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藝術家拿著相片與一幅孩童塗鴉似的畫,向兩位男孩詢問他們對兩者的看法。訪談是種搜集歷史的方式,以這種手法層層堆疊,更能剝出政治系統之外的人性。配合雙年展,她也在每週三傍晚播映其自行策劃的影展,包含有大量她的舊作以及其他法國新浪潮導演的作品,如尚盧·高達的狂人皮埃羅等,成為這次雙年展中無法也不能被錯過的名字。
作為一個城市雙年展,其著重國際政治的情勢固然重要,以世界之潮流回應利物浦城市本身、回應當地觀眾們的需求與期待,也是其著重之必然。也因此雙年展中也容納許多與當地合作的現地作品。例如說英國當地藝術家瑞恩・甘德(Ryan Gander)的時間快速移動(Time Moves Quickly)計畫,他與當地國小孩童共同創作,依據當地基督君王都主教座堂的建築本身的造型元素簡化、縮小、重組,建造了五座長凳放置於教堂高台之上(在展覽期間據說長凳上的塗鴉
增多,或許也可以說是一種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另一方面,藝術家穆罕默德·布魯麗莎(Mohamed Bourouissa)的 堅忍的花園(Resilience Garden)展示與他和當地居民、園丁、學校孩童的耕種合作。座落於地處偏僻的東利物浦,他依照自身的精神狀態建造了如聖殿一般的花園,所種植的植物由一個個小標示牌標示著他們所具備的療效。其靈感來自於精神分析學,旨在在困難中快須恢復的能力與韌性。過程的紀錄片可見於FACT藝術館中。
當代視覺藝術作品以多般的角度呼應這個議題,建築研究者Mae-ling Lokko則是利用科學的角度進行了建築材料的研究:根的破解(Hack the Root)。有別於傳統單方向式、由根而生的建築概念,她利用蕈菇擴散式的生長型態,發展其成為建築材料的可行性。展覽展出實驗室與工作坊的模型成果。她的研究方式也意味著一種對於單一霸權的打破,基於科學與實驗性的研究,更是對於提供美好未來世界有了更堅實的方向,得以實踐在不遠的未來之中。全盤觀察2018利物浦雙年展,「重新建造」的概念在的主視覺設計、藝術作品、從建築計畫裡反覆出現。從抽象的藝術概念,到具體的科學研究;從國際議題回歸到當地的社區實踐,以充滿著歷史氣息濃厚的城市為基地,叩問著「美麗」世界的定義,以及想望著下個轉角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