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演化進程?
——蛇形藝廊「皮耶‧雨格:環境個展」

本文刊載於《藝術收藏+設計》134期11月號

‘I don’t want to exhibit something to someone, but rather the reverse: to exhibit someone to something.’ Pierre Huyghe.

「我不是想要向某些人展示某件事物,反之,我想像要向某些事物展示某些人。」

直翻這句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對於這次展覽的聲明看起來再拗口不過了,想抓取這位法國概念藝術家想傳達的蛛絲馬跡,似乎必須得直接的切入他的作品本身才行。從展覽標題「UUmwelt」來看的話,它源自德語Umwelt,直譯為「環境」一詞,在牛津字典裡被定義為「特定的有機體所經歷過的世界。」(The world as it is experienced by a particular organism.)

走進畫廊空間,一隻巨大的果蠅停在畫廊潔白的櫃台上,幾位走出來的參觀貴氣的女人棕色的頭髮上也停著一隻。這個不尋常的現象一直直到我推開展廳的隔門、撥開沙簾,看見滿屋子的巨大蒼蠅或飛或停,與觀眾們一同在展場徘徊的時候才徹底地恍然大悟——這些蒼蠅竟然就是作品的一部分。冷靜下來觀察,發現空氣中瀰漫著難以形容的聲音與氣味,無數的蒼蠅便是在其中生成、飛舞,趨向展場中央充滿糖衣的穹頂及影像的光而後死去。此外,則有許多的LED螢幕錯落在其中,隱隱地跳動著光芒。

在展場中不斷飛繞的蒼蠅,成為使人坐立不安至無法在展場中定睛注視的原因,而LED錄像螢幕也跳動模糊,在這樣的狀態下其實很難描述在這些螢幕中看到的具體影像,努力一試的話,或許是:棕色甲殼類的生物不斷晃動,變換顏色,並如同標本一般的被放在透明玻璃罐中⋯⋯等。然而這些並不是定論,每位進場的觀眾看到這些錄像,或許都會對它產生不同的詮釋。

試想,想像人類的大腦在一瞬之中能過閃過多少的圖像、影像、聲音以及氣味? 這幾個LED錄像呈現的,其實是一系列模擬人類心智的影像、與腦部的活動狀態,由藝術家與一座位於京都的實驗室合作而成。他要求受試者思考特定的影像,並以類似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捕捉其腦中內部活動結果。最後由資料庫中上億筆的圖像抓取其中符合測試結果的影像呈現。成果與受測人想像中的不盡然會相同,但也符合了其中某些規則。這些以神經科學領域的知識作為背景,經由深度學習所建立規則而產生的影像,最終成了在展場中觀眾的所見嵌合式形體。並且透過感測器的偵測場地氣溫、當光等外在條件所變更,而又有所改變。

雨格作為九零年代關係美學的重要運動推動者之一,他的作品長期探討人類與自然、動物之間的交互關係,這次新作品更拓展到的人工智能(AI)的層面。有趣的是,向來生物往往是藝術家最不願意將之作為素材的事物之一,一來或許會造成動物保護團體的爭議,另一方面,牠們也是作品非常不受控制的變因。然而,雨格打從最初便沒有想要他作品中的生物,諸如,蜜蜂、蒼蠅、狗或魚等等,按照他的想法行事。而是在設立了固定的環境規則之後,任由他們自由自在的在展場孳生、遊蕩或游泳,巧妙的避開了一些批評的聲浪。作品形式常則以錄像及裝置為主的他,近來則較多現地創作的大型製作,總是不斷挑戰一個空間所能展出的極限。使它計劃裡的生物們甚至佔領過龐畢度中心南館,與今年倫敦的蛇形藝廊等。而去年他在明斯特雕塑展中的大型計畫備受矚目,被ArtReview票選為最具影響力的百大藝術家第二名,僅次藝術家Hito Steyerl,被當代藝壇的重視已不言可喻。

這次的作品承接著他前幾個舊作的創作脈絡,包括去年在德國明斯特雕塑展的作品〈After ALife Ahead〉便是一例。〈After ALife Ahead〉位於一個偏遠廢棄的溜冰場,他將溜冰場的水泥地或被分割成幾何形,露出底下的土壤;或被堆高成小丘;或被挖掘形成壹些凹陷的水窪,呈現一幅如同末日的景象。露出部分的天花板,使得下雨天時雨水順勢而下,展場變成一片泥濘之地。除此之外,展場中的生物孔雀、蜜蜂、魚以及藻類也是當時的一大亮點。藝術家偵測展場中生態循環的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細菌數值,將數據資料傳輸到具有癌細胞的培植箱之中,進而觀察它的生長變化。作品自己生成或者變異,包含了人為與自然生成的這兩個元素,在這個作品中復生復滅。

另外,他先前在2012年的卡塞爾文獻展中呈現的作品〈耕 犁〉(Untilled)也可作為例子。在一個戶外的藥草叢生之地,一隻全身雪白瘦長,但有一條粉紅色腿的狗兒「人類」,被放生在園中四處晃蕩著。另外有一尊以蜂窩的作為頭顱的人體雕塑躺臥在一旁,而蜜蜂在頭顱四周嗡嗡飛舞,彼此之間傳遞著訊號。冷處理他在「展場」中所放置的物件、放生的生物,「展場」成為承裝著一切即將發生的未知的「容器」。在這個作品中,所有在場的動植物都如同暗號一般彼此串連,在人與動物之間的感知主題穿梭,像是在叩問著:「我們是否可以想像一個不那麼以人類為中心的宇宙?」從〈耕 犁〉中植物的「園藝」的展現到這次新作,藝術家在英國衛報的採訪中笑說,多像在人類腦海中的不斷生長的「園藝」。

人類世的議題仍在沸沸揚揚,爭論著人類在現在的地質與生態中具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又在自然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雨格的作品一直能觸及這個議題的討論,而次的作品人工智慧則也被加入了討論。藝術家在採訪中也不諱言對機器學習這項新的創作媒介的興趣。延續著創作的脈絡,這個新的媒材的出現,似乎拓展了這位藝術家研究的更多可能性。他的作品脈脈相連的,反覆出現的模擬像是一連串看待我們自己人類的方式。穿梭於現實與想像,演繹者種種共同生存的樣態。在沒有藝術家自己參與作品生態的情況下,它們被推進了成了一個個想像中的世界,下一次的演化進程,又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