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
——海沃藝廊的英國當代繪畫現場

Rachel Jones, lick your teeth, they so clutch, 2021, in Mixing It Up_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Rachel Jones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_ Rob Harris


原文刊載於藝術收藏+設計 11月號/2021 第170期

在當代藝術創作媒材多放的今日,雕塑、裝置、聲音、多媒體的多元作品十分普遍,而展覽也常總無所不用其極的選擇、製作吸睛、互動、沈浸式作品來引起觀眾的興趣。藝術理論隨著時代的推展、與媒材的多元,相對的讓執起畫筆作畫不再是當代創作者的唯一選擇。位於倫敦的海沃藝廊於九到十二月之間,反其道而行的展出當代繪畫在今日的多元樣貌。展覽集合了31位分佈於20歲到80歲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但都現居於英國倫敦的創作者,以「混合」(mixing it up)為主題,展出他們以繪畫作為媒材的創作。亞洲、非洲、南北美洲,這些創作者來自、生長於各種多元的文化背景、地區;風景、人像、物件、與抽象,這些創作呈現了風格與元素多元並齊的狀態,而主題自是各不相同。雖然就策展而言可以說是個很偷懶的方式,館方對此表示他們沒有策劃主題的企圖,但就作品混雜的程度而言與展覽主題名符其實,活脫是英國當前生活的眾生相。

混了一點英倫的日常
努力要說這個展覽到底混了什麼?或是怎麼混,可能就是有一點英倫的日常成分吧!英國藝術家卡羅琳·庫恩(Caroline Coon)在2020年疫情肆虐期間畫下了這幅激情四射的足球賽〈Rugged Defensive Play〉,天知道英國人對於足球這項運動的狂熱程度——畫面呈現幾何線條的人體表現手法,她把兩相對峙的運動員的壯碩肌肉圓潤的凸顯了出來、背景的觀眾臉譜的呈現方式是一幅幅面具,但表情複雜,各不相同;對照她的另一件作品〈Cambridge Gardens: On Anywhere Street he slips unnoticed…〉畫著的是英格蘭特有的白大理石樓房,家家戶戶前有的綠意盎然小院子,垂枝梧桐樹顯現秋意飄揚街景,有個穿西裝的男人手持公事包正要悄悄走進一間拉滿窗簾的大房子裡,似乎隱藏著什麼秘密。

Caroline Coon, Rugged Defensive Play, 2020, in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Caroline Coon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 Rob Harris

再來看看年輕一輩的來自西南倫敦布拉克內爾的莉迪亞‧布萊克利(Lydia Blakeley)所繪的寵物獵犬〈Pointers 〉。繪畫動物與主人的互動的自然景象似乎是布萊克利的強項,在他的許多畫作裡都可以看到不同品種的犬隻與主人的各式互動。在單一顏色背景的圖面中,兩隻拎著狗兒的主人雖然看不見臉,但伸出來兜住狗兒的手臂露出了西裝服細緻的袖口,似乎透露了什麼線索。足球賽、大理石磚街景、溫馴的獵犬,這些元素的集合說起來像不像一個當前英倫布爾喬亞階級日常中的即時顯像?

Lydia Blakeley, Pointers, 2019, in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Lydia Blakeley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 Rob Harris

混了一點時空錯置的歷史情節
除了對於風景物的描繪,展覽中著墨於人像的眾多作品可能可以帶來一點當地人群的概略印象。來自南非的藝術家麗莎·布萊斯(Lisa Brice)、魯班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和華美(KudzanaiViolet Hwami)都擅長描繪人像,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呈現了英國身為移民大國種族的多元與自由自適的氛圍。據述藝術家布萊斯的畫作靈感除了來自她於南非、美洲的早年生活,近期也包括了她在倫敦度過的時光。〈Smoke and Mirrors〉裡她筆下幽靈般毫無五官表情地的裸身女子們時而叼著菸,時而對著鏡子搔首弄姿,時而搬移工作室中的畫作與木梯;另一位身著長衣褲的女子則站在高高的板凳上手持畫筆畫著自己的自畫像。她畫中的眾女子頗有自得其樂的閒適,不再是傳統畫作中女性總是被作為被觀賞的物件或奴僕,也難怪其他藝評紛紛評論她的作品是:「顛覆了被動女性形象的傳統描繪,並將權力歸還給參與其中的女性。」

Lisa Brice, Charley, 2020, in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Lisa Brice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 Rob Harris


在偌大的展場中,〈Smoke and Mirrors〉作品旁邊擺放的正是出自英國黑人藝術運動的發聲者,也是2017年泰納獎得主——魯班娜·希米德之手的作品〈In The Captain and The Mate〉。長期關注於黑人族裔的身份與歷史,她將價值轉譯為創作,為沈默、不公的隱晦歷史事件做下當代的註解,例如這個作品系列描繪的是19 世紀的奴隸船 Le Rodeur事件,片面的呈現了當時黑奴貿易的歷史,當時奴隸船上爆發了疫情,許多染疫的人因此被迫葬身大海。船上的滑輪物件在這一系列中反覆出現,象徵著權力移轉,畫面上奴隸船上的四位主角身上穿的像是當代舞台戲服的鮮豔裝扮,兩兩相互注視著,緊張的畫面中又有點像是在演舞台劇的滑稽,傳遞的長久殖民歷史糾葛而造成的當態樣貌。來自辛巴威的年輕藝術家華美在一場訪談中提及早年家族移民來倫敦的過往,家人考量到他與手足的教育與未來將他們送往倫敦學習。他在2019年創作的〈Bira〉也在這次的展出之列,畫的是一名蹲坐在地圖前面,捧著一個古老陶壺端詳、身著西裝的黑人男子。他的肖像作品背景有時候是地圖、有時候是植栽、有時候是一灘灘不規則的色塊、這些物件被層層分明的組合,疊在他的畫的肖像之後,以拼貼的形式將人、物以錯置、拼貼的方式集合述說著故事,雖然這些肖像並非自畫像,也不一定是身邊的人,但「這些創作都述說著我個人的歷史」,這位年輕的藝術家仍如此表示。

Installation view of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 Rob Harris


混了一點狂野情色的抽象
抽象畫向來更能被廣闊的、無拘無束的被定義,突破了對於具體人事物件,或是現實狀態的定見,曾經被視為是激進而實驗,更自由的表現手法。而那些混了多彩顏料的抽象作品,流動的、規矩的、幾何重複的,讓「混!」的展覽成了名符其實的「混」雜。年輕的瑞秋·瓊斯(Rachel Jones)近來以畫壇新星的姿態躍上了哈潑時尚(Bazaar Art)的當期雜誌封面,令人印象深刻。與華美作品同樣是企圖呈現身份認同的移轉與個人歷史,她的畫風做法便大不相同。她的畫作向來就抽象,巨幅的畫布上狂野鮮豔的橘色、黃色、紅色、藍色、綠色被以混合的塊狀色塊攪和、漸層在一起,偏偏中間又穿插了纖細的線條,勾勒出一些圓、一些流動式的矩形,有些看起來甚至像是身體或眼睛,活生生的。她的創作源於對 18 世紀至今藝術中對於黑人形象描繪的研究,以及他們如何被理解和文化複製。「我嘗試用顏色來描述黑色的身體。我將所有對自我表達的渴望轉化為一種存在於文字之外的經驗。」瓊斯說。

Daniel Sinsel, Untitled, 2021, in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Daniel Sinsel 2021. Courtesy of Hayward Gallery. Photo Rob Harris

另外也有像是生於德國,目前居住於倫敦的丹尼爾·辛塞爾(Daniel Sinsel)的規規矩矩、界線分明的抽象作品。他喜歡通過使用錯視的技法的鋪陳畫面,透過簡單材料的組合來操縱觀眾的視覺體驗。橘紅色的扁狀幾何盒狀物件,兩邊有著兩個洞,盒子中間的黃色絲帶則混亂糾結相纏成團——這是在他的創作中相當成見的元素;另一件〈無題〉的作品有著相同的盒狀空間,中間則擺了個茄子狀的物件,如果觀察過他早期的雕塑作品,可以發覺眼前這幅繪畫中帶了點情色的隱晦意味。在繪畫中也喜用幾何圖形呈現的,是畫家張月薇(Vivien Zhang),也是展覽藝術家中唯一的華裔創作者,她的作品有著重複出現的中國的大紅用色,銳利裁剪的圖像,扁平的重複形式鋪陳成有點像數位微粒的網格,並漸變、扭曲成其他的影像至難以辨識,除了可以辨識的個人繪畫風格之外,這些作品可以被做成各種的解釋。

Rachel Jones, lick your teeth, they so clutch, 2021, and lick your teeth, they so clutch, 2021, in Mixing It Up Painting Today at Hayward Gallery, 2021. © Rachel Jones 2021. Courte

或許這個展覽也有著獨樹一格的抽象與自由,陳列著觀眾想得到的,或想不到的元素與手法,風景、拼貼、潑灑、幾何、抽象、動物、人像,再怎麼喜歡靜靜凝視繪畫作品的老實觀眾,恐怕也只能對這個展覽的作品像Instagram一樣一掃而過,難以細讀。海沃德畫廊館長拉爾夫·魯戈夫 (Ralph Rugoff) 對展覽〈混!〉下了註腳:「繪畫常常會被歸類為最保守、傳統的藝術形式,混合繪畫創作者則提供了相反觀點的證據——繪畫實際上可能是最具概念性、挑戰思維的媒介。」換句話說,長久以來創作者並沒有因為印刷、攝影、電影或任何其他媒體的興起減損了了對它的興趣。儘管歷史悠久,但它仍然存在。新穎多元的科技、媒材或許提供了當代藝術創作許多的發展性與吸睛的五感體驗,然而繪畫在作為一種靈感的起點同時,長期與顏料為伍的藝術家們專心致志於同一種媒材的運用,更是加深了它的背後的可能性,與其所蘊含的創意思維、怪奇的點子、藝術家們多元而複雜的創作出發點,時時刻刻都順應著當代的思潮與流行,或許無需與前人比較,這正是繪畫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地方。